2021年4月25日上午在艺术楼106,城市艺术学院迎来本届研究生学术沙龙系列最后一讲。出席本次学术讲座的有副院长杨艳红教授、研究生秘书刘飞博士、城市艺术学院全体在校研究生和部分国际工程学院本科生。本次学术沙龙还邀请城市艺术学院即将入学的研究生新生和本科生等70余人通过腾讯会议线上参与,讲座由杨艳红主持。


本次讲座由刘飞博士担任主讲,主题为“文化资本转换与城市竞争力”。刘飞首先抛砖引玉,以问题为导向,聆听同学们对于“城市是什么”、“城市对于个人的意义?”、“城市和文化的关系”等问题的理解,并与同学们展开讨论。

接着从布迪厄文化资本及资本转换为切入点,探析城市特色文化与文化资本关系,并通过合理文化行动,对城市文化资源进行创新性转化(老厂房创意改造、故宫文创设计、国际性节庆、创意城镇和城市文化地标建设等),实现以智慧经济为特质的文化产业经济,带动城市特色文化打造与城市竞争力的有效提升。在全球文化竞争语境下,文化资本有效转化是国家现代化的战略需要,也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讲座尾声,刘飞与城市艺术学院与国际工程学院的同学们进行互动。参会同学结合自身研究方向以及讲座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大家就拓展交叉研究的可能性等话题进行了自由交流。本次学术沙龙活动现场气氛热烈、精彩纷呈。


讲座最后由杨艳红做总结发言。在感谢刘飞博士带来的精彩讲座后,带领大家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4月19日考察清华大学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美术、艺术、科学、技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要发挥美术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更多美术元素、艺术元素应用到城乡规划建设中,增强城乡审美韵味、文化品位,把美术成果更好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要增强文化自信,以美为媒,加强国际文化交流。”杨艳红指出,城市艺术学院不断探寻艺术与科技融合的研究生教育教学体系,致力于培养高素养的创新型人才,鼓励同学们广泛阅读文献,积极思考,构建自身学术体系,不断提升理论研究水平,更好的为国家建设服务。此外,杨艳红对国际工程学院同学们在讲座中的积极参与互动表示肯定,希望本次讲座可以进一步加强两院间合作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发展。

此次学术沙龙讲座在浓郁的学术氛围下圆满结束,同学们不仅了解了城市特色文化建构与文化资本转换的逻辑关系,还意识到通过设计行动可以有效打造城市特色文化和提升城市竞争力。在未来学术发展中,要以“美术、艺术、科学、技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为基点,充分发挥城市特色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城乡规划的建设中。讲座结束后,杨艳红与国际工程学院的同学们展开热烈讨论。许多同学表示,本次讲座受益良多,认为风景园林作为一门维护文化遗存和创造社会价值的学科,离不开城市文化资源的创新性转化与城市文化特色的维护和延续。


城市艺术学院注重对学院学术氛围的营造,从2019年4月到2021年4月,学院共举办三届研究生学术沙龙,致力于为老师和同学们提供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本届学术沙龙活动共举办四次学术讲座,分别为: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的许熙巍教授带来的《乡村规划何去何从》,我院研究生导师纪伟教授的《明式家具的发生、发展演进历程及其当代价值》,秦洪伟副教授的《为人民而设计——平战结合综合医院景观设计》,以及刘飞博士的《文化资本转换与城市竞争力》。四位主讲人结合自身学术背景和研究基础,从学科交叉角度对文化与设计、文化与城市的多元化关系进行探讨,充分展示出城市艺术相关研究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至此城市艺术学院第三届研究生学术沙龙活动圆满落下帷幕,期待未来邀请更多业界人士及教师来到城市艺术学院分享学术成果,交融智慧,同时欢迎更多研究生本科生积极参与,让我们期待下一届研究生学术沙龙的到来,